產品分類
最新文章
- Picc導管固定袖套的制作方法
- 骨髓腔測深尺的制作方法
- 具有免疫刺激活性的硫代寡聚脫氧核苷酸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 延年益壽養生酒的制作方法
- 球囊表面涂層的制作方法
- 一種心電監護儀的集束線套的制作方法
- 育發靈及制造方法
- 簡易視力測試儀的制作方法
- 一種醫療輸液報警裝置的制作方法
- 免搬運轉移手術床及手術臺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偏頭痛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腹瀉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 氮雜肽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中藥膏劑的制作方法
- 治療腹瀉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 凈癬涂膜劑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
- 利用多段多軸的醫用攝像裝置的放置臺的制作方法
- 一種預防或和治療紅細胞增多癥的藥物或保健食品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 一種防治蜂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 研磨喂藥器的制造方法
一種治療蕁麻疹的純中藥膠囊的制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蕁麻疹的純中藥膠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蕁麻疹的純中藥膠囊。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生活的多元化,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都在發生改變,海鮮、蛋、奶類食品越來越多的走進們的生活,也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往往就是這些魚、蝦、蟹、蛋、牛乃及其他海鮮導致了蕁麻疹的發作,藥物過敏,動、植物過敏,細菌感染, 蚊蟲叮咬,身體接觸,和遺傳等也都是導致蕁麻疹發病的原因,其病因之多十分復雜,而大多數患者病因難覓,而不知如何治療。蕁麻疹主要又分為慢性蕁麻疹和急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病例只多,蕁麻疹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有時口腔、咽喉及胃腸粘膜也可受累。 本病在皮疹出現之前,往往局部先有劇癢、隨后則發生風團。此種皮疹特點,大小不一,形狀各異,色澤為紅色、淡紅色或常色,驟起驟沒,此起彼伏,皮疹通常不起過M小時則可消退。 愈后不遺留任何痕跡,相鄰損害可融合成較大風團。偶爾可見水皰或血皰的損害,自覺奇癢難耐,常因劇烈搔抓,在病變外留下血痂和抓痕。有些患者可伴發熱、食欲不好,疲乏等全身癥狀。有部分病人做皮膚劃痕試驗可呈陽性反應。目前對蕁麻疹尚無特效療法,多采用以內服抗組胺藥物,皮質激素類藥物臨時抑制為多,如口服西藥,口服激素,外用溶液洗劑、乳劑、泥膏、油劑、軟膏、乳劑、涂膜劑、酊劑及硬膏等。長時間或大劑量外用使用皮質激素類藥物,會成癮導致藥物依賴性,最常見的是用藥后病情好轉,一旦停藥后,用藥部位原發病變加重。當重新用激素后,上述病情好轉或消失,如再停藥,反跳性再發,而且比以前更嚴重。患者為了避免停藥后的痛苦,完全依賴于激素。會皮膚明顯變薄,毛細血管擴張,有時出現紫癜等,特別是在面部可出現更深的持續性紅斑。用激素時間越長、產生反跳性過敏也就越重。可使皮膚變薄、脆弱、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紫癜、真菌感染、痤瘡樣皮炎等。變得易受損傷,還可出現輕度多毛、多汗、皮下出血和傷口愈合困難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沒有副作用,能夠達到標本兼治效果的一種治療蕁麻疹的純中藥膠囊。本發明的一種治療蕁麻疹的純中藥膠囊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地膚子8-20份、荊芥3-15份、防風5_10份、甘草3_10份、皂角刺3-15份、浮萍4-10份、麻黃3_10份、連翹10_20份、赤小豆5-15份、蟬蛻5-10份、苦參5_10份、當歸10-20份、白鮮皮5-25份、姜黃3-10份、青蒿3_10份、百部15-30份、何首烏8-20份、川芎10-25份、桃仁5-10份、紅花3-8份、蒲公英10-20份、赤芍藥5-15份、白術5-15份;制備步驟如下
(1)、按照配方比例將荊芥、防風、甘草、浮萍、麻黃、連翹、赤小豆、苦參、當歸、白鮮皮、姜黃、青蒿、百部、川芎、桃仁、紅花、蒲公英、赤芍藥、白術浸入450-600毫升水中40-60 分鐘,煎煮1-2小時,濾液后藥渣加入150-200毫升水煎15分鐘,濾液棄渣,將兩次濾液提取液合并煎熬,濃縮至稠膏后烘干粉碎至300-400目細粉;O)、按配方比例將地膚子、皂角刺、蟬蛻、何首烏篩選,放入高壓鍋于150-180°C內蒸20-40分鐘,冷卻至室溫,攤放在竹席上用黑布覆蓋置于陽光下曬干,粉碎成300-400目的細粉備用;(3)、將制備方法(1)、(2)得到的細粉混合均勻,密封72小時后分裝膠囊。也可通過傳統粗碎、浸泡、加熱提取等制藥工藝制成藥劑學所說的口服液。本發明的一種治療蕁麻疹的純中藥膠囊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地膚子10-15份、荊芥5-10份、防風6-8份、甘草5-8份、皂角刺5-10份、浮萍5-8份、麻黃5-8份、連翹12-18份、赤小豆8-12份、蟬蛻6-8份、苦參6-8份、當歸12-18份、白鮮皮10-20份、姜黃5-8份、青蒿5_8份、百部20-25份、何首烏10-15份、川芎15-20份、桃仁6-8份、紅花4-6份、蒲公英12-18份、赤芍藥8-12份、白術8_12份。本發明的一種治療蕁麻疹的純中藥膠囊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地膚子12份、荊芥8份、防風7份、甘草6份、皂角刺7份、浮萍6份、麻黃6份、連翹15份、赤小豆10份、蟬蛻7份、苦參7份、當歸15份、白鮮皮15份、姜黃6份、青蒿6份、百部22份、何首烏12份、川芎18份、桃仁7份、紅花5份、蒲公英15份、赤芍藥10份、白術10份。本發明的一種治療蕁麻疹的純中藥膠囊,和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是,治療見效快,療效好,除病根,能快速消除瘙癢,活血化瘀、軟堅散痂,改善肌膚微循環,促進細胞再生和修復病變細胞,迅速止癢止痛,快速恢復正常皮膚,清熱祛濕止癢的同時,刺激機體免疫細胞產生特異性抗體,降低機體對外界物質的敏感性,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滲液,清除病因消除劇烈騷癢,能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力,清理血液,殺滅病毒,糾正皮膚角質細胞正常分裂,激活護膚細胞,使皮膚癥狀得到完全改善,有效地防止的反復發作。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地膚子8g、荊芥3g、防風5g、甘草3g、皂角刺3g、浮萍4g、麻黃3g、連翹10g、赤小豆5g、蟬蛻5g、苦參5g、當歸10g、白鮮皮5g、姜黃3g、青蒿3g、百部15g、何首烏8g、川芎10g、桃仁5g、紅花3g、蒲公英10g、赤芍藥5g、白術5g ;制備步驟如下
(1)、按照配方比例將荊芥、防風、甘草、浮萍、麻黃、連翹、赤小豆、苦參、當歸、白鮮皮、姜黃、青蒿、百部、川芎、桃仁、紅花、蒲公英、赤芍藥、白術浸入450毫升水中40分鐘,煎煮1小時,濾液后藥渣加入150毫升水煎15分鐘,濾液棄渣,將兩次濾液提取液合并煎熬, 濃縮至稠膏后烘干粉碎至300目細粉;O)、按配方比例將地膚子、皂角刺、蟬蛻、何首烏篩選,放入高壓鍋于150°C內蒸 20分鐘,冷卻至室溫,攤放在竹席上用黑布覆蓋置于陽光下曬干,粉碎成300目的細粉備用;(3)、將制備方法(1)、(2)得到的細粉混合均勻,密封72小時后分裝膠囊。實施例2地膚子20g、荊芥15g、防風10g、甘草10g、皂角刺15g、浮萍10g、麻黃10g、連翹20g、赤小豆15g、蟬蛻10g、苦參10g、當歸20g、白鮮皮25g、姜黃10g、青蒿10g、百部30g、何首烏20g、川芎25g、桃仁10g、紅花8g、蒲公英20g、赤芍藥15g、白術15g ;制備步驟如下(1)、按照配方比例將荊芥、防風、甘草、浮萍、麻黃、連翹、赤小豆、苦參、當歸、白鮮皮、姜黃、青蒿、百部、川芎、桃仁、紅花、蒲公英、赤芍藥、白術浸入600毫升水中60分鐘,煎煮2小時,濾液后藥渣加入200毫升水煎15分鐘,濾液棄渣,將兩次濾液提取液合并煎熬, 濃縮至稠膏后烘干粉碎至400目細粉;O)、按配方比例將地膚子、皂角刺、蟬蛻、何首烏篩選,放入高壓鍋于180°C內蒸 40分鐘,冷卻至室溫,攤放在竹席上用黑布覆蓋置于陽光下曬干,粉碎成400目的細粉備用;(3)、將制備方法⑴、(2)得到的細粉混合均勻,密封72小時后分裝膠囊。實施例3地膚子10g、荊芥5g、防風6g、甘草5g、皂角刺5g、浮萍5g、麻黃5g、連翹12g、赤小豆8g、蟬蛻6g、苦參6g、當歸12g、白鮮皮10g、姜黃5g、青蒿5g、百部20g、何首烏10g、川芎15g、桃仁6g、紅花4g、蒲公英12g、赤芍藥8g、白術8g。制備步驟與實施例2相同。實施例4地膚子15g、荊芥10g、防風8g、甘草8g、皂角刺10g、浮萍8g、麻黃8g、連翹18g、赤小豆12g、蟬蛻8g、苦參8g、當歸18g、白鮮皮20g、姜黃8g、青蒿8g、百部25g、何首烏15g、川芎20g、桃仁8g、紅花6g、蒲公英18g、赤芍藥12g、白術12g。
制備步驟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5地膚子12g、荊芥8g、防風7g、甘草6g、皂角刺7g、浮萍6g、麻黃6g、連翹15g、赤小豆10g、蟬蛻7g、苦參7g、當歸15g、白鮮皮15g、姜黃6g、青蒿6g、百部22g、何首烏12g、川芎18g、桃仁7g、紅花5g、蒲公英15g、赤芍藥10g、白術10g。制備步驟如下(1)、按照配方比例將荊芥、防風、甘草、浮萍、麻黃、連翹、赤小豆、苦參、當歸、白鮮皮、姜黃、青蒿、百部、川芎、桃仁、紅花、蒲公英、赤芍藥、白術浸入600毫升水中40分鐘,煎煮2小時,濾液后藥渣加入150毫升水煎15分鐘,濾液棄渣,將兩次濾液提取液合并煎熬, 濃縮至稠膏后烘干粉碎至300目細粉;O)、按配方比例將地膚子、皂角刺、蟬蛻、何首烏篩選,放入高壓鍋于180°C內蒸 20分鐘,冷卻至室溫,攤放在竹席上用黑布覆蓋置于陽光下曬干,粉碎成300目的細粉備用;(3)、將制備方法⑴、(2)得到的細粉混合均勻,密封72小時后分裝膠囊。典型病例病例1章某某女,37歲,患者患有蕁麻疹已有4年多了,剛開始的時候,以為是被蚊子咬的沒太在意。后來每晚都發,厲害的時候會出現一片片的像蚊子咬的包,白天又沒事,主要是在腰上,到醫院檢查,發現是蕁麻疹。患者吃了很多藥,但是都好像是吃了藥就沒事,沒吃就會發,只能靠藥物控制,但不能根治。經鄰居介紹使用了本發明治療,患者服用一個療程后,癥狀明顯減輕。患者繼續用藥,三個療程后,癥狀完全消失。患者鞏固治療兩個療程后, 停藥,至今未見復發。病例2黃某,女,33歲。全身反復起風團,瘙癢已12年,近1周皮疹發作。每年冬春即發作,每遇冷水、冷風后尤甚,得暖后減輕。曾在某醫院診為慢性蕁麻疹,經服西藥撲爾敏、多濾平及中藥桂枝湯、玉屏風散等治療,均不顯效。一周前接觸冷水后,身體遍發風團、癢劇, 胸背、四肢散發大小不等的淡白色風團稍隆起,部分皮疹連成片,可見抓痕、血痂。伴神疲乏力,納減便溏,經血量少,有紫塊。舌苔薄白、質淡胖,脈細弱。使用本發明后,經治療1個療程后不僅癢感明顯的減輕,起風團的時候也減少了,又繼續治療1個療程之后徹底康復。病例3張某,男,M歲。起病半年以來風疹塊星羅棋布,瘙癢難忍,曾在當地醫院注射葡萄糖酸鈣,口服苯海拉明、抗胺蕁等,僅暫時緩解,過數日即復發,嚴重影響睡眠,后經診斷為慢性蕁麻疹,患者形體消瘦,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象細數。用本發明治療1個療程后,癥狀緩解。又繼續治療1個療程后癥情消失,患者痊愈。病例 4李某,男,9歲。患兒因白天在野草叢中游戲,晚上突感全身瘙癢,以上半身和四肢為甚,伴發熱,口渴等。體檢面、頸和上下肢均可見花生米至錢幣大紅色扁平狀風團,壓之退色,還可見部分抓痕。舌尖紅,苔薄白,脈浮數。診斷為急性蕁麻疹。證屬風熱外襲,治以疏風散邪,清熱止癢。用本發明治療1個療程就見到了明顯的效果,后又繼續治療1個療程, 風團消退,癢感消失,后又鞏固了一段時間諸癥悉愈。病例 5劉某,男,45歲。患慢性蕁麻疹四五年了,幾年時間里,他的病不斷反復。采用了很多方法治療,用了很多外用止癢劑、爐甘石洗劑等,但是沒有徹底治愈,而且越來越頻繁反復。后使用本發明進行治療,并囑咐適當忌口,治療僅僅1個療程后,劉先生的皮膚恢復了正常,兩年多時間里一次也沒有反復過。病例 6趙某某,女,34歲,患有皮膚病多年,經四處求醫確診為蕁麻疹,中西藥治療均無太大的效果。遇復雜環境(或冷或熱或風塵),心情浮噪,外界物質(如衣物等),生冷海鮮品等均能迅速反映,首先是肌膚奇癢無比,強忍就愈加明顯,手撓過之后便留下紅塊甚至腫塊,皮膚表面溫度很高。嚴重影響到生活和工作。口服西藥濕毒清,息斯敏,開瑞坦氯雷他定,撲爾敏來治療效果也不明顯,針劑治療有所改善但不能全愈。后來經使用本發明治療, 一個療程就感覺全身氣血通暢,臉上皮膚過敏的癥狀也已經消失了。繼續服用一個療程后, 蕁麻疹癥狀徹底消失了,皮膚抵抗力增強很多。病例 7馬某某,男人,48歲。一到悶熱、心情不好時就全身上下出紅疙瘩,連成一片,奇癢難耐,工作、休息、睡覺受到嚴重影響。去醫院查看確診為蕁麻疹,開了好多藥物、藥膏,但常常是抵御了當時的情況,過后情況卻更嚴重。后來無意中經朋友推薦使用了很發明后,服用了兩個療程蕁麻疹就徹底治療了,而且還改善了患者的過敏體質。病例 8梁某某,男,37歲,于十年前全身開始起風團,每月發作2-3次,服藥后不久即愈。 近年來發作頻繁,每周發作2—3次,發時伴嘔吐、惡心,腹疼、大便溏泄。胃納欠佳。經檢查 全身可見散在風團,色淡。舌質淡,苔薄白,脈緩。診斷為慢性胃腸型蕁麻疹。使用本發明治療一個療程就見到了明顯的效果,新的丘疹沒有再起,癢感減輕,沒有再出現胃腸到不適感,又繼續治療三個療程之后徹底的康復了。病例 9袁某某,女,30歲,患慢性蕁麻疹,反復發作,曾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各大醫院及皮膚專科醫院治療,可每次治愈后又復發,復發后再治,病情反復發作,使她痛苦難忍。但為了治好病,她不得不四處求醫問藥。經過朋友推薦使用了本發明,患者服用1療程后,癥狀明顯減輕。又繼續用藥一個療程后,癥狀完全消失。患者鞏固治療了三個療程后,痊愈,停藥。 電話隨訪,至今未見復發。病例 10錢某某男,46歲,患者患有蕁麻疹已5年了。患者五年來,四處求醫治療,中藥、西藥吃了不少,外用藥也用,但就是不能根治這種病。吃了藥就管用,停藥就復發,反反復復, 得不到有效控制。得了蕁麻疹這種病,雖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已經影響到他的生活和工作, 夜不能安,家人也跟著著急。經親戚介紹使用了本發明,患者服用一個療程后,癥狀明顯好轉。用藥兩個療程后,癥狀完全消失,晚上也能睡上安穩覺了,白天工作也有精神了。患者復診,已痊愈。但患者怕再復發,堅持用藥三個療程后,才停藥,至今未見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蕁麻疹的純中藥膠囊,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 地膚子8-20份、荊芥3-15份、防風5-10份、甘草3_10份、皂角刺3-15份、浮萍4-10份、麻黃3-10份、連翹10-20份、 赤小豆5-15份、蟬蛻5-10份、苦參5-10份、當歸10-20份、 白鮮皮5-25份、姜黃3-10份、青蒿3-10份、百部15-30份、 何首烏8-20份、川芎10-25份、桃仁5-10份、紅花3-8份、 蒲公英10-20份、赤芍藥5-15份、白術5-15份; 制備步驟如下(1)、按照配方比例將荊芥、防風、甘草、浮萍、麻黃、連翹、赤小豆、苦參、當歸、白鮮皮、 姜黃、青蒿、百部、川芎、桃仁、紅花、蒲公英、赤芍藥、白術浸入450-600毫升水中40-60分鐘,煎煮1-2小時,濾液后藥渣加入150-200毫升水煎15分鐘,濾液棄渣,將兩次濾液提取液合并煎熬,濃縮至稠膏后烘干粉碎至300-400目細粉;O)、按配方比例將地膚子、皂角刺、蟬蛻、何首烏篩選,放入高壓鍋于150-180°C內蒸 20-40分鐘,冷卻至室溫,攤放在竹席上用黑布覆蓋置于陽光下曬干,粉碎成300-400目的細粉備用;(3)、將制備方法(1)、(2)得到的細粉混合均勻,密封72小時后分裝膠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蕁麻疹的純中藥膠囊,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地膚子10-15份、荊芥5-10份、防風6-8份、甘草5-8份、 皂角刺5-10份、浮萍5-8份、麻黃5-8份、連翹12-18份、 赤小豆8-12份、蟬蛻6-8份、苦參6-8份、當歸12-18份、 白鮮皮10-20份、姜黃5-8份、青蒿5-8份、百部20-25份、 何首烏10-15份、川芎15-20份、桃仁6-8份、紅花4-6份、 蒲公英12-18份、赤芍藥8-12份、白術8-12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蕁麻疹的純中藥膠囊,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地膚子12份、荊芥8份、防風7份、甘草6份、 皂角刺7份、浮萍6份、麻黃6份、連翹15份、 赤小豆10份、蟬蛻7份、苦參7份、當歸15份、 白鮮皮15份、姜黃6份、青蒿6份、百部22份、 何首烏12份、川彎18份、桃仁7份、紅花5份、 蒲公英15份、赤芍藥10份、白術10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蕁麻疹的純中藥膠囊,是由以下中藥原料制成,地膚子、荊芥、防風、甘草、皂角刺、浮萍、麻黃、連翹、赤小豆、蟬蛻、苦參、當歸、白鮮皮、姜黃、青蒿、百部、何首烏、川芎、桃仁、紅花、蒲公英、赤芍藥、白術,本發明的中藥膠囊治療見效快,療效好,除病根,能快速消除瘙癢,活血化瘀、軟堅散痂,改善肌膚微循環,促進細胞再生和修復病變細胞,迅速止癢止痛,快速恢復正常皮膚,清熱祛濕止癢的同時,刺激機體免疫細胞產生特異性抗體,降低機體對外界物質的敏感性,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滲液,清除病因消除劇烈騷癢,能激活護膚細胞,使皮膚癥狀得到完全改善,有效地防止的反復發作。
文檔編號A61P37/08GK102284038SQ20111023697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8日
發明者吳春來 申請人:吳春來
產品知識
行業新聞
- 專利名稱:一種小兒黃疸散及其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兒童治療藥品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小兒黃疸散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小兒黃疸,疳積,煩燥厭食,黃疸性肝炎都是小孩子容易得的疾病,疾病不大但是對兒童的身體均具有不良影響,現在的治療藥品效果
- 清潔導尿包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清潔導尿包,包括:導尿包,在所述導尿包內設有管腔和潤滑腔;其中所述管腔與所述潤滑腔連通;導尿管,所述導尿管設置在所述管腔內,在所述導尿管的一端還設有保護殼;以及潤滑液囊,所述潤滑液囊設置在所述潤滑腔
- 一種改良型頜面功能矯正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改良型頜面功能矯正器,包括上頜導板和下頜導板,上頜導板放置在上頜,下頜導板放置在下頜;上下頜咬合后,上頜導板和下頜導板在牙面上的接觸面為呈70度的斜面。所述上頜導板和下頜導板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燒傷、創瘍的藥物及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醫用配制品,特別是指一種治療燒傷、創瘍的藥物及制備方法。目前,常規燒傷病人是一棘手的難題,外敷藥僅見有SDAg使用,一般采用油紗條創面外敷或膏劑,油劑治療,上述現有技術存在著療
- 專利名稱:治療腰肌勞損的中草藥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來源于植物的配制品,更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腰肌勞損的中草藥。 背景技術:目前腰肌勞損這種外傷性病,在農村中較為多見,本病多發于青壯年人群,其病因多屬因摔傷跌打損傷。當時并不影響生理活動
- 一種按摩輪椅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按摩輪椅,包括輪椅本體裝置、電機驅動裝置、控制裝置、輸液架裝置、護理按摩裝置。所述輪椅本體裝置包括座椅、踏板、陪護人站板、推動手柄。所述電機驅動裝置包括電池、電機、電機齒輪、傳動鏈條、驅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肝纖維化及子宮肌瘤的中藥栓劑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肝纖維化、慢性腎功能不全及子宮肌瘤的中藥栓劑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 肝纖維化及其并發癥對人體健康造成的損害日益受到重視,既有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纖維化,也
- 專利名稱:膽紅素精制工藝流程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藥物原料的制作方法。眾所周知,在人和動物體內,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著大量的血紅蛋白,它是一種分解代謝的還原產物,聚集形成膽紅素,膽紅素呈桔紅色,單鈄晶體,通常不溶于水和酸,在酸性環境
- 專利名稱:一種用于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膏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藥劑,具體是一種用于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膏劑,屬于中藥制劑領域。背景技術:面部神經麻痹,也稱面部神經炎,俗稱面癱,其癥狀是患者在患病后口歪眼斜,口角流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尖銳濕疣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尖銳濕疣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尖銳濕疣是當前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中醫稱之為“臊瘊”、“尿瘊”。中醫認為尖銳濕疣是由于肝腎虧損,交合不潔,外感濕熱淫毒,濕毒下
- 專利名稱:一次性消毒棉簽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一次性的醫用消毒棉簽,屬于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所述的棉簽桿的一端部塞入有密封塞,在棉簽桿的另一端纏結有脫脂棉頭。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技術效果,1、攜帶方便,由于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不孕癥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屬制藥領域,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具體涉及用于治療婦女不孕癥的中藥組合物,同時涉及該組合物的制備方法背景技術具有關報道,約有15%的已婚夫婦沒有生肓能力,其中女性不孕的約占23。
- 專利名稱:抗粘連材料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用于防止活體組織相互粘連的抗粘連材料,更具體地涉及具有優異的生物適合性、生物吸收性以及縫合強度的抗粘連材料。背景技術: 在諸如心臟外科、整形外科、腦神經外科、腹部外科、婦產科等臨床領域中存在
- 專利名稱:單卡波姆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單卡波姆(monocarbam)化合物及其在動物(包括人類)中作為抗菌劑的應用。本發明還涉及制備化合物的方法、用于制備化合物的中間體以及含有化合物的藥物組合物。本發明進一步包括通過對需要此治療
- 專利名稱:S-(羧甲基)-半胱氨酸藥物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化學制藥領域,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一類s-(羧甲基)-半胱氨酸藥物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背景技術:羧甲司坦,化學名為S-(羧甲基)_L_半胱氨酸
- 虎口防畸形調節矯形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一種虎口防畸形調節矯形器,它包括有螺母,螺桿,其技術要點是:在兩側帶有內螺紋的調整螺母上分別螺紋連接有一螺桿,其中一螺桿外端固接有固定式凹槽狀手指托架,而另一螺桿外端通過一鉸接結構活連接有轉動調節式
- 一種腹部磁療按摩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磁療效果,同時又具有按摩效果的腹部磁療按摩器。該腹部磁療按摩器通過電機帶動大齒輪轉動,通過大齒輪的轉動帶動了按摩盤的轉動,按摩盤的轉動帶動按摩轉圈圍繞按摩盤中心轉動,而按摩轉圈
- 專利名稱:食用仙人掌保健膠囊的加工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保健膠囊食品的加工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食用仙人掌保健膠囊的加工方法。2、技術背景仙人掌屬仙人掌科植物,《中草藥大辭典》對其藥性的描述為苦、寒、味酸。入心、肺、胃三經,功用主治行氣
- 一種自主調節式刮痧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主調節式刮痧器,包括外框結構,在外框結構內具有凹口,在凹口內設置四根可伸縮的調節指,在每根調節指上設置有套孔,在每根調節指靠外一側設置與外框結構相連的松緊帶。與現有技術相比,本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風濕痹痛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風濕痹痛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制劑及制備領域。背景技術:現有用于治療風濕痹痛的中藥制劑種類有很多,但其配方多是對先輩流傳下來的配方進行調整和試驗后獲得,如本公司申
- 專利名稱:一種牙齒后移裝置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涉及一種牙齒后移裝置。背景技術:牙列擁擠會帶來牙齒在長度、寬度和高度方向的不調,并常導致牙齒前移造成上頜或雙頜前突,在上頜常造成安氏11類錯頜畸形,在下頜造成安氏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