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最新文章
- 天然辣椒總堿的制備方法
- 體育鍛煉疲勞恢復裝置制造方法
- 系統純化、檢測及治療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含銀杏內酯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與用途的制作方法
- 一種塑料指鉗的制作方法
- 一種醫用鎮痛泵無線控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 一種醫用肛門給藥器的制造方法
- 一種針頭裝配裝置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胃潰瘍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頸椎前路內固定裝置制造方法
- 專治肩周炎的葎草酒的制作方法
- 一種多功能物理源癌癥治療的制造方法
- 一種治療脂肪肝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 輪椅前叉避震結構的制作方法
- 微創治療椎體壓縮性骨折椎體成形系統擴張組件的制作方法
- 一種氣血暢合液配方及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 一種用金屬致孔劑制備多孔骨水泥的方法
- 治療外感風寒內傷濕熱泄瀉的中草藥的制作方法
- 磺酰脲胍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采血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名稱:采血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采血管。
背景技術: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測量血糖值(葡萄糖值)并基于該血糖值注射胰島素以將血糖值維持在正常范圍。為了將該血糖值維持在正常范圍,需要經常測量血糖值,因此使用血液檢查裝置從患者的指尖等采取少量的血液,并基于該采取了的血液測量血糖值。圖28表示以往的血液檢查裝置的例子(參照專利文獻1)。血液檢查裝置1包括 圓筒狀的倉箱2 ;在倉箱2的內部往返的活塞3 ;—端如被活塞3把持,而另一端4b安裝有采血針5的刺血針4 ;以及安裝在倉箱2的一端加的血液傳感器(以下也稱為傳感器)6。使血液檢查裝置1的傳感器6與患者的皮膚7緊靠。解除與活塞3連接的手柄 (handle) 9的閉鎖(latch)凸部9a以及形成在倉箱2的閉鎖凹部2b之間的接合。由此,由彈簧10附加了勢能的活塞3向箭頭8的方向發射。被活塞3把持的刺血針4以及安裝在該刺血針4的采血針5也向箭頭8的方向發射。被發射的采血針5貫穿傳感器6使皮膚7產生微小的損傷。從該損傷流出的血液由傳感器6的檢測單元檢測,被變換成電信號后,由連接電極6a導出。連接電極6a通過連接器11與測量電路12連接。測量電路12計算采取了的血液的血糖值,并將該計算結果顯示在顯示單元13。另外,還報告有一種體液測量裝置,其具備裝置本體以及包括傳感器和采血針的安裝體(參照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特表2003-5M496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申請特開2000-231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但是,作為為了使用的準備階段,所述血液檢查裝置1需要將安裝了采血針5的刺血針4安裝在活塞3,而且需要將傳感器6安裝在倉箱2的一端加。該作業很繁雜。以下進一步說明該準備作業,首先卸下安裝在血液檢查裝置1的使用過的傳感器 6。接下來,使活塞3前進到倉箱2的一端加。然后,將安裝了新的采血針5的刺血針4安裝到活塞3。接下來,使活塞3后退,以使采血針5拉入倉箱2內。在使采血針5拉入倉箱 2內的狀態下,將新的傳感器6安裝在倉箱2的一端加。這樣經過較多的操作才完成準備工作。另外,有關記載于專利文獻2的、具備裝置本體以及包括傳感器和采血針的安裝
3體的體液測量裝置,沒有充分進行面向實用化的研究。比如,沒有研究如何將安裝體安裝到本體;如何使穿刺體(采血針)穩定地穿刺皮膚;以及將采取了的血液高效地導入傳感器的結構等,因此不實用。本發明提供能夠簡單裝卸采血針和血液傳感器的血液檢查裝置,其能夠減輕患者的負擔和疼痛。解決問題的方案本發明的血液檢查裝置具有以下的特征將支架、刺血針、采血針以及血液傳感器作為采血管一體化,其對于裝置本體可裝卸自如地插拔,當采血管被安裝,所述裝置本體所包含的活塞把持所述刺血針,而且所述裝置本體所包含的各個連接器與所述血液傳感器接觸。本發明的采血管,對于血液檢查裝置的安裝部可裝卸自如地安裝,所述血液檢查裝置具備倉箱和形成于所述倉箱的一側的所述安裝部,該采血管包括支架;血液傳感器, 安裝在所述支架的一端;刺血針,能夠在所述支架內部自如地移動,并具有導片;以及采血針,安裝在所述刺血針的一端,其特征在于,在從所述安裝部卸下的狀態下,所述導片與所述支架結合,以使所述采血針不從安裝在所述支架的所述血液傳感器突出。發明的效果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因為刺血針、采血針以及血液傳感器被一體化而構成采血管,所以能夠簡單地交換采血針和血液傳感器。而且,通過由血液檢查裝置本體的活塞把持刺血針,在以采血針穿刺皮膚時,采血針不擺動而直進性變得較好,從而采血針能夠穩定地穿刺皮膚。而且,在采血后,采血針能夠從穿刺部筆直地后退而停止。因此,可將采血時的患者的疼痛減輕到最小限度。也就是說,只要以活塞把持刺血針,即可容易地實現防止采血針對患者皮膚的多次穿刺的結構,以及穿刺深度的調整結構。將這樣的防止結構以及調整結構設置在血液檢查裝置而不是設置在采血管,則能夠實現采血管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另外,在安裝采血管時,因為采血針容納在支架內,所以采血針不會使患者受傷, 從而能夠安全地交換采血管,并不會給患者帶來恐懼感。而且,因為不會直接接觸采血針, 所以很衛生。進而,在每次檢查時都將血液傳感器和采血針一起交換,因此不會多次使用采血針,不必擔心感染。
圖1是血液檢查裝置的斷面圖。圖2A是構成血液檢查裝置的采血管的構造圖。圖2B是具有第二支架的采血管的構造圖。圖2C是具有針帽的采血管的構造圖。圖2D是具有第二支架以及針帽的采血管的構造圖。圖3A是采血管的斜視圖;圖:3B是具有第二支架的采血管的斜視圖。圖4A是具有針帽的采血管的斷面圖;圖4B是具有第二支架以及針帽的采血管的斷面圖。圖5A是穿刺時的采血管的斷面圖;圖5B是穿刺結束后的采血管的斷面圖。圖6是用于將采血管插入到安裝部的導片的主要結構展開平面圖。
圖7是插入了采血管的安裝部的斷面圖。圖8A是表示采血管安裝在血液檢查裝置的安裝部的狀態的斷面圖。特別表示采血管的血液傳感器與血液檢查裝置本體的連接器接觸的狀態;以及采血管的支架與血液檢查裝置本體的倉箱通過密封材連接的狀態。圖8B表示采血管的支架與血液檢查裝置本體的倉箱之間的接觸狀態的細節。圖8C表示采血管的支架與血液檢查裝置本體的倉箱之間的接觸狀態的細節。圖8D表示采血管的支架與血液檢查裝置本體的倉箱之間的接觸狀態的細節。圖8E表示采血管的支架與血液檢查裝置本體的倉箱之間的接觸狀態的細節。圖9A是血液傳感器的斷面圖;圖9B以及圖9C是在基板上設置了提壩的血液傳感器的斷面圖;圖9D是在蓋罩上預先設置了用于采血針貫穿的孔的血液傳感器的斷面圖;圖 9E是使一部分構件透明的血液傳感器的斷面圖。圖IOA是血液傳感器的蓋罩的平面圖;圖IOB是血液傳感器的墊圈的平面圖;圖 IOC是血液傳感器的基板的平面圖。圖IlA是血液傳感器的蓋罩的平面圖;圖IlB是血液傳感器的墊圈的平面圖;圖 Iic是設置了血液傳感器的提壩的基板的平面圖。圖12A以及圖12B是表示設置了提壩的基板的制造步驟的圖。圖13是表示用于在基板上形成提壩的環狀構件的圖。圖14是以透明構件形成基體的一部分的血液傳感器的分解平面圖。圖14A是以透明構件形成的、血液傳感器的蓋罩的平面圖(形成了成為存儲部的孔);圖14B是血液傳感器的墊圈的平面圖;圖14C是血液傳感器的基板的平面圖。圖15是血液傳感器的透視平面圖,表示電極的配置等。圖16是另一例的血液傳感器的透視平面圖,表示電極的配置等。圖17是再一例的血液傳感器的透視平面圖,表示電極的配置等。圖18是表示血液檢查裝置的血液中的葡萄糖測量的原理的圖。圖19是葡萄糖測量的特性圖。圖20A是表示血液傳感器與采血針的動作的關系的圖;圖20B是表示設置了提壩的血液傳感器與采血針的動作的關系的圖。圖21A是表示在血液檢查裝置安裝了采血管的狀態的、穿刺前的刺血針的狀態的斷面圖;圖21B是表示采血時的刺血針的狀態的斷面圖;圖21C是表示采血結束后的刺血針的狀態的斷面圖。
圖22是表示由血液檢查裝置進行的葡萄糖測量的流程的圖。圖23是血液檢查裝置的方框圖。圖M是具有負壓裝置的血液檢查裝置的方框圖。圖25A是具有負壓裝置的血液檢查裝置的斷面圖。圖25B是具有負壓裝置的另一血液檢查裝置的斷面圖。圖沈是具有負壓裝置的血液檢查裝置的血液傳感器附近的斷面圖。圖27是表示血液檢查裝置的使用狀態的圖。圖觀是以往血液檢查裝置的斷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關于血液檢查裝置整體]本發明血液檢查裝置,包括1)倉箱;幻測量電路,容納在所述倉箱內;幻兩個以上的連接器,與所述測量電路為電連接;4)安裝部,形成于所述倉箱的一側力)活塞,在所述倉箱內往返;6)刺血針,一端可插拔地被所述活塞把持;7)采血針,安裝在所述刺血針的另一端;9)支架,插入并固定在所述安裝部,并且所述刺血針在其內部移動;以及10)血液傳感器,安裝在所述支架的一端,具有兩個以上的連接電極。圖1表示本發明的血液檢查裝置的一例的斷面圖。圖1中的血液檢查裝置20具有由樹脂形成的倉箱21。倉箱21為裝置的框體,用于容納裝置的主要構件。測量電路32容納在倉箱21中。測量電路是接收在血液傳感器(后述)得到的血液成分的檢測結果,測量該血液成分的構件。在血液傳感器得到的檢測信息經過連接器27 和接頭33等發送到測量電路32。倉箱21的一方為圓筒狀的安裝部21a。采血管22從安裝部21a的一端21b插入。 插入到安裝部21a的采血管22通過設置在安裝部21a —側的定位凹部21h與設置在采血管22 —側的支架23的定位凸部2 之間的咬合,固定在安裝部21a內的規定位置。采血管22具有圓筒狀的支架23、安裝在支架23的一端23a的血液傳感器24、能夠在支架23的內部自如地滑動的刺血針25、以及安裝在刺血針25的另一端25b的采血針 26。血液傳感器M包括檢查電極以及與檢查電極連接的連接電極。連接器27與連接電極接觸。被把持部25f被設置在活塞30的一方的把持部30a把持,所述被把持部25f在作為采血管22的一個構件的刺血針25的一端25a附近形成,所述活塞30在安裝部21a的內部滑動。在以采血針沈穿刺皮膚時,通過由活塞30把持刺血針25,采血針沈不擺動而直進性變好,從而采血針26能夠穩定地穿刺皮膚。另一方面,活塞30的另一方30b與呈曲柄(crank)狀的手柄31的一方31a連接。 在手柄31的另一方31b形成閉鎖凸部31c。手柄31穿過在倉箱21形成了的孔21c,通過閉鎖凸部31c與閉鎖凹部21d的嵌合而閉鎖。在活塞30的驅動機構,比如可以采用日本專利申請特開2006-314718號公報所公開的方法。根據該方法,穿刺針能夠在穿刺后筆直地后退而停止,所以可將穿刺時的患者的疼痛減輕到最小限度,并且容易實現防止兩三次穿刺患者皮膚的那樣的多次穿刺的結構, 以及對穿刺深度的調整。將這樣的防止結構以及調整結構設置在血液檢查裝置一側而不是設置在采血管一側,則能夠實現采血管的小型和低成本。作為防止多次穿刺的結構的例子,記載于日本專利申請特開2006-314718號公報。將一端被固定的拉簧(pull string)的另一端掛在設置在活塞的、旋轉受到一部分限制的撬桿上?;钊稍摾傻氖湛s復原力(restoring force)提供向前的勢能。根據慣性, 活塞比無法再提供向前的勢能的位置進一步向前進。此時,撬桿成為杠桿使拉簧再次伸張, 而活塞根據該復原力向后端方向附加勢能。這樣,以一個拉簧構成對活塞向前端方向以及向后端方向附加勢能的附加勢能構件,實現穿刺工具的制作步驟的簡化,并且防止穿刺針的多次穿刺(參照該專利公報)。作為穿刺深度調整結構的例子,在活塞移動到軸方向上時,使穿刺深度調整旋鈕(knob) 84可旋轉地嵌合(參照圖27),所述穿刺深度調整旋鈕84具有限制該移動量的承受部。所述穿刺深度調整旋鈕84的承受部(未圖示)呈螺旋狀,能夠通過使穿刺深度調整旋鈕84相對倉箱21的安裝部21a旋轉,而改變活塞的軸方向的移動量。如上所述,在倉箱21的另一方21e —側的內部容納著測量電路32。測量電路32 與在安裝部21a內部形成的接頭33連接。進而接頭33與連接器27連接。接頭33由兩個以上(通常為四個或五個)的接頭33a至33d (或者33e)構成,分別與所對應的連接器27a 至27d(或者27e)連接。如上所述,連接器27分別與所對應的連接電極接觸。在倉箱中還容納供給測量電路32電源的電池34。如上所述,血液檢查裝置20具有使安裝了采血針沈的刺血針25以及血液傳感器 24內置并一體化的采血管22,該采血管22可裝卸于安裝部21a。因此,能夠以采血管22整體地簡單地交換采血針和血液傳感器。另外,因為在每次檢查時都一并交換血液傳感器M 和采血針沈,所以無需擔憂多次使用采血針沈,并無需擔心感染。在安裝時,采血管22的采血針沈容納在支架23的內部,因此采血針沈不會使患者受傷,從而很安全,并不會帶來恐懼感。而且,不會直接接觸容納在支架23的采血針沈, 所以很衛生。[關于采血管]圖2表示采血管的例子的構造斜視圖。如圖2A所示的采血管22-1包括支架23、 血液傳感器對、刺血針25以及采血針26。刺血針25和采血針沈雖然被一體形成而難于分離;另一方面,支架23與刺血針25分別制造后既可以進行一體化,也可以互相分離。圖 2B所示的采血管22-2還具有第二支架38 ;圖2C所示的采血管22_3還具有針帽39 ;圖2D 所示的采血管22-4還具有第二支架38以及針帽39。血液傳感器M安裝在支架23的一端23a,檢查由采血針沈的穿刺采取的血液。支架23的、血液傳感器M安裝側的斷面呈十字。在十字形的凸部23c之間,導入以導電性的金屬形成的連接器27 (存在于血液檢查裝置本體中),每個連接器27與血液傳感器M的連接電極接觸。支架23的另一端2 —側具有與凸部23c —體形成的凸部23d。 凸部23d設置有孔23e。刺血針25插入到支架23的內部。刺血針25具有被一體設置的用于防止再使用的導片25c和用于提高直線性的導片25d。在圖2A中,導片25c以及導片25d各配置兩個, 互相離開180度而相對。刺血針25的導片25d設置得可在設置在支架23的凸部23d的孔 23e內滑動。在刺血針25的一端25a附近設置凸部25e。在凸部2 與一端2 之間設置有被把持部25f。圖2B所示的采血管22-2的第二支架38具有與患者的皮膚緊靠的圓周狀的凸起部38a。凸起部38a的內部直徑最好為4至15mm左右(為5至7mm更好)、凸起部的高度最好為0. 5至5mm左右(為1至2mm更好)。凸起部38a與皮膚緊靠時,皮膚升高而便于采血。進而,若在凸起部38a的內部供給負壓,則可使皮膚與傳感器M貼緊,便于調整由采血針沈穿刺的深度,而且因為其為圓周狀的凸起形狀,所以可確實地施加負壓,從而穿刺后的向傳感器的血液采取很穩定。另外,雖然圖2B中,在第二支架設置了圓周狀的凸起部 38a,但是凸起部為在皮膚與血液傳感器M之間形成空間的凹部即可。圖2C所示的采血管22-3的針帽39用于保護血液傳感器24,并且用于固定安裝前的采血管22-3的刺血針25。也就是說,如圖4A所示,針帽39可貫穿傳感器M與刺血針25連接。進而,因為針帽39可覆蓋安裝在刺血針25的采血針沈那樣地與刺血針25連接,所以能夠保持經滅菌的采血針26的衛生。另外,若針帽39將刺血針25固定,則要將采血管22-3安裝到裝置本體時,能夠確實且簡單地將刺血針25安裝到活塞30的把持部30a (參照圖1)。圖2D所示的采血管22-4具有采血管22-2所包含的第二支架38以及采血管22_3 所包含的針帽39,因此可得到它們雙方的優點。圖4B表示采血管22-4的斷面圖。圖3表示采血管22的斜視圖。圖3A所示的采血管22_1的、在支架23的一端23a 一側(血液傳感器一側)形成的十字形的凸部23c的高度比在支架23的另一端2 —側形成的十字形的凸部23d的高度高。也就是說,支架23的凸部23d —側比凸部23c —側細。 這樣,采血管的支架的插入方向前方部分比后方部分細,則易于將采血管22插入到安裝部 21a內部。另外,另一端2 —側的凸部23d的前端部23g(2 —側)呈銳角凸出。這對于使在安裝部21a —側形成的連接器27與血液傳感器M的希望的位置確實地接觸很重要。因為以采血管22-1為單位裝卸于安裝部21a,所以采血管22_1與采血針沈和血液傳感器M也一起可對于安裝部21a裝卸自如。因此,能夠簡單地安裝并交換血液傳感器 24和采血針26。圖;3B所示的采血管22-2除了具有覆蓋血液傳感器M的第二支架38之外(參照圖2B),與圖3A所示的采血管22-1同樣。圖5A是穿刺時的采血管22的斷面圖;圖5B是穿刺結束后的采血管22的斷面圖。 如圖5A所示,在穿刺時采血針沈從血液傳感器M突出而停止。此時刺血針25的凸部2 閉鎖在設置在支架23的另一端2 的閉鎖部23f。因此,采血針沈不會進一步從血液傳感器突出。如圖5B所示,在穿刺結束時采血針沈被容納在支架23內而停止。刺血針25的導片25c的根部閉鎖在設置在支架23的另一端23b的閉鎖部23f。因此,刺血針25不會從支架23脫落。在圖5B表示的狀態下,采血管22從安裝部21a卸除。在圖5B表示的狀態下,即使假設不留神將刺血針25沿箭頭35的方向推出,導片25c也利用本身的彈性從支架23的孔2 拱上凸部23c。而且,導片25c的根部與孔23e的端接合而停止,因此采血針沈不會從血液傳感器M再次突出,從而很安全,并不會給患者帶來恐懼感。圖6是表示用于將采血管22插入到安裝部21a的導片36的主要結構展開平面圖。 導片36由設置在安裝部21a的內壁的凸部21f和設置在支架的外面的凸部23d構成。凸部21f和凸部23d的各自的前端部21g和23g最好呈銳角而形成。在將采血管22插入到安裝部21a內時,凸部21f和凸部23d互相相對,恰當地控制以采血管的插入方向為軸時的旋轉角度。也就是說,將采血管22插入到安裝部21a的內部時,即使以插入方向為軸的旋轉角度從希望的位置偏離,如箭頭37所示,采血管22也在修正所述旋轉角度的同時沿著導片36被插入。由此,使設置在安裝部21a的連接器27確實地與采血管22的血液傳感器M的希望的位置(連接電極的接觸部位)接觸。圖7是表示采血管22安裝在安裝部21a的內部的狀態的斷面圖。如上所述,采血管22由導片36引導而插入,如圖7所示那樣,凸部21f與凸部23c相咬合,被規定為規定的角度(與接頭33緊靠的角度)而固定在安裝部21a內。這對于將血液傳感器M的信號確實地傳遞給測量電路32很重要。采血管22的外周,或者安裝部21a的內周,無需為圓形,既可以為橢圓形也可以為多角形。但是,若為圓形或正多角形,則在插入采血管時,能夠以任意的角度插入,因此易于插入,所述角度是以插入方向為軸的旋轉角度。當然,也可以使在采血管22與安裝部21a的斷面為非對稱,只在一定的規定的方向插入。比如,也可以使采血管22的一部分形成凸部,在與該凸部對應的安裝部21a形成凹狀的溝,并沿著該溝使所述凸部嵌入。[關于安裝到血液檢查裝置的采血管的安裝狀態]圖8A表示圖4B所示的采血管22_4安裝到血液檢查裝置20的安裝部21a的狀態的斷面圖。采血管22-4的第二支架38和血液檢查裝置20的倉箱21通過密封材55接合。 密封材55也可設置在采血管22-4或血液檢查裝置本體。通過密封材55提高裝置內部的密封性。通過提高密封性,在采血時,易于在裝置內的穿刺位置附近施加負壓(后述),而可迅速而確實地進行穿刺后的血液的采取,從而能夠實現測量檢查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的提高,以及采血量的減少,并且能夠大幅度地減輕患者的負擔。另外,在圖8A中,血液檢查裝置一側的連接器27所接觸的血液傳感器M由第二支架38支持,因此連接器27與血液傳感器M的接觸壓力很穩定。在圖8A中,密封材55被采血管22_4的第二支架38和血液檢查裝置20的倉箱21 的端部夾持。另一方面,圖8B以及圖8D表示將采血管22-4鎖在倉箱21的結構。也就是說,不只是夾持密封材陽,而是通過設置在采血管22-4的支架38的鎖爪(可動的一側)28a 與設置在倉箱21的鎖爪(固定的一側)28b之間的嵌合,采血管22-4被鎖住。從雙方向密封材55施加壓力,同時固定采血管22-4的位置,因此裝置內部的密封性提高,穩定性大幅度上升。鎖爪的可動的一側28a或者固定的一側28b各自設置在采血管22_4的支架38或者裝置20的倉箱21即可,也可得到同樣的效果。通過設置在倉箱21—側的按鈕參照圖8C)、或滑鈕(slide button)(參照圖 8E)等,可簡單地解除鎖定,實用性也較高。也可以使用電磁閥(electromagnetic valve) 等的電氣驅動或氣壓(pneimatic)驅動來代替按鈕。當然,還可以在鎖機構周圍附加橡膠或者其它密封材^c以維持間隙或可動部分的密封效果。[關于血液傳感器]如上所述,采血管22具有血液傳感器對。血液傳感器M包括基體;設置在基體的存儲部;一端與存儲部連通的供給路徑;設置在所述供給路徑的檢測單元;以及與所述供給路徑連通的空氣孔。所述基體的一個面與被穿刺的皮膚緊靠,并且在與皮膚緊靠的基板面形成的孔成為所述存儲部的開口部。通過穿刺從皮膚流出的血液被從所述開口部導出到存儲部。圖9A表示作為血液傳感器的一例的血液傳感器M-I的斷面圖。血液傳感器M-I 包括基板41 ;粘結在基板41的上面的墊圈47 ;以及粘結在墊圈47的上面的蓋罩48。通過設置在基板41的孔41c和設置在墊圈47的孔47c形成血液的存儲部49。供給路徑47d 與存儲部49連接。供給路徑47d的前端與空氣孔48c連接。試劑50最好載置在檢測單元40上。檢測單元40將后述,比如存在于基板41上的檢測電極42以及44(后述)上。試劑50根據要測量的血液成分的種類適當地選擇。在測量葡萄糖值時,在0. 01至2. Owt % CMC水溶液中,添加PQQ-GDH(0. 1至5. OU/傳感器)、 鐵氰化鉀(potassium ferricyanide) (10 至 200mM)、麥芽糖醇(maltitol) (1 至 50mM)、以及牛黃酸(taurine) (20至200mM),使它們溶解而調制成試劑溶液,并將試劑溶液滴落在檢測單元,使其干燥而得到試劑50。如圖9B以及9C所示的血液傳感器M-2以及那樣,也可以在基板41的皮膚接觸面上,在孔41c附近設置提壩51。提壩51既可以通過沖壓加工等與基板41 一體形成 (圖9B),也可以以其它構件形成(圖9C)。圖9C中的提壩51只要將圖13所示的環狀構件M粘結在孔41c而形成即可。環狀構件M的孔5 粘結得與形成存儲部49的基板的孔41c接連。形成存儲部49的基板的孔41c的直徑與環狀構件M的孔5 的直徑最好為相同的尺寸。使其它構件與血液傳感器M-I同樣即可。在圖9B中,通過設置在基板41的升高部41d和孔41c、以及設置在墊圈47的孔 47c形成存儲部49。最好使提壩的高度為0. 5至5mm左右(為1至2mm更好)。提壩51防止采取了的血液未導出到血液傳感器的存儲部49而流出。也可以如圖9D所示的血液傳感器M-4那樣在蓋罩48設置孔52。采血針沈貫穿孔52。若在蓋罩48預先設置孔52,則無需通過穿刺針沈在蓋罩上刺出穿刺孔,因此可減小穿刺時的力量,而且抑制穿刺針26的針尖的損傷。也可以如圖9E所示的血液傳感器M-5那樣,通過蓋罩48和墊圈47形成存儲部 49,并且在基板41形成空氣孔48c。若使血液傳感器M-5中的蓋罩48為透明構件,則可確認是否血液從外部供給到供給路徑47d或者檢測單元40。圖10表示血液傳感器M的分解平面圖。血液傳感器M包括圖IOA所示的蓋罩 48、圖IOB所示的墊圈47以及圖IOC所示的基板41。圖IOC表示基板41的平面圖。雖然基板41呈八角形,但是基板的形狀并無特別的限定。基板41的材料最好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等的樹脂?;?1的厚度最好為0. 075至0. 25mm的范圍(為0. 188mm更好)。在基板41的一個面(與墊圈47粘結的面),一體形成檢測電極42至45、以及分別與檢測電極42至45連接的連接電極4 至45a。以金、白金、鈀等作為材料,通過陰極濺鍍法或者蒸鍍法形成導電層,并對其進行激光加工來形成檢測電極42至45以及連接電極 4 至45a。在基板41的大約中央設置孔41c,并使該直徑為2. Omm左右即可。另外,若使基板41的材料為透明材料,并以薄膜形成檢測電極而成為透明電極,則能夠簡單地觀察供給路徑47d內的血液。圖IOB表示墊圈47的平面圖。使墊圈47的厚度為0.05至0. 15mm的范圍(最好為0.1mm)即可。墊圈47最好為大約呈十字形等的多角形(最好為正多角形)。只是因為十字形的凹處容易配置連接器27 (未圖示)。在墊圈47的大約中央而且與設置在基板41 的孔41c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孔47c。使孔47c的直徑與孔41c的直徑相同即可(2. Omm)從孔47c向十字形的第一凸部47e方向形成有狹縫(slit) 47d,狹縫47d與血液的供給路徑對應。通過使狹縫47d的溝的寬度為0. 6mm,并且使流路方向的長度為2. 4mm,使供給路徑47d 的容積(cavity)為0. 144yL左右即可。這樣能夠以小容量的血液進行檢查,因此患者的負擔較少,而且不會帶來恐懼感。使墊圈47的材料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的樹脂既可。圖IOA表示蓋罩48的平面圖。蓋罩48大約呈十字形,空氣孔48c設置在十字形的第一凸部48并與供給路徑47d的前端部對應地設置。最好將空氣孔48c的直徑設為50 μ m
左右ο蓋罩48的材料為塑料,最好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使蓋罩48的厚度為0.05 至0. 25mm的范圍(最好為0. 075mm)即可。圖11表示具有提壩的血液傳感器(參照圖9B以及圖9C)的分解平面圖。圖IlA 表示蓋罩48 ;圖IlB表示墊圈47 ;圖IlC表示形成提壩51的基板41_1。因為除了基板41_1 以外,與圖10所示的血液傳感器M同樣,所以說明基板41-1。圖IlC為構成血液傳感器M的基板41-1的平面圖,其呈八角形?;?1-1的材料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其厚度最好為0. 075至0. 25mm的范圍,為0. 188mm更好。與圖IOC的基板41同樣地,在基板41-1的面一體形成檢測電極42至45、以及分別從檢測電極42至45導出的連接電極4 至45a。在基板41_1的大約中央設置孔41c, 并使孔41c的直徑為1. 5mm即可?;?1-1的孔41c的周圍設有提壩51。在形成了提壩51的面的背面,粘結墊圈 47,并在墊圈47的上面粘結蓋罩48,以制作血液傳感器24?;?1-1通過沖壓加工制作(參照圖12),或者將環狀構件M粘結在基板41而制作(參照圖13)。圖12表示將提壩51被一體形成的基板41-1通過沖壓加工而制作的方法。圖 12A表示形成提壩51前的狀態。在圖12A中,凹模90具有圓孔90a。使圓孔90a的直徑為 1.55mm左右即可。圓孔90a的上方以45度的角度向上方展開而為開口。使開口部的上方的直徑為2mm左右即可。在凹模90的上面載置基板41。而且,在基板41的上方準備凸模91。在凸模91 設有向下方突出的圓形的凸部91a。使凸部91a的根部91b的直徑為2mm左右,并使前端部 91c的直徑為1.5mm左右。以45度的錐體91d連接根部91b與前端部91c。錐體91d形成升高部41d和提壩51。通過將凸模91的凸部91a向基板41被載置了凹模90的圓孔90a進行沖壓(下壓)(參照圖12B),能夠使形成存儲部49的一部分的升高部41d和提壩51 —體形成在基板 41。圖13表示用于與基板41的下面粘結的環狀構件M。孔5 形成在環狀構件M。 既可以在將環狀構件討粘結在基板41而形成提壩51后,粘結墊圈47和蓋罩48,也可以在將基板41、墊圈47和蓋罩48粘結后,粘結環狀構件M而形成提壩51。若使環狀構件M 的材料為與基板41或者墊圈47相同的材料,則便于生產管理。圖14表示基體的一部分以透明構件形成的血液傳感器24-5(參照圖9E)的分解平面圖。圖14A表示蓋罩48 ;圖14B表示墊圈47 ;圖14C表示基板41。圖9E所示的血液傳感器M-5對于圖9A所示的血液傳感器等,基板41、墊圈 47以及蓋罩48上下相反地配置。因此,在圖14C所示的基板41的、存儲部49的頂面一側形成有檢測電極。在基板41設有通孔41e,連接電極43a從檢測電極43經過通孔41e被導出到皮膚接觸面的相反側。另外,基板41還設有空氣孔48c。圖14B表示墊圈47,與圖IOB同樣。圖14A表示蓋罩48,其材料最好為透明材料。若蓋罩48透明,則能夠通過視覺確認從皮膚接觸面采取到供給路徑的血液,從而易于判斷是否使用過。在蓋罩48的中央部形成作為存儲部的一部分的孔48f。[關于基板、墊圈和蓋罩的各自厚度]血液傳感器M的基板41、墊圈47和蓋罩48的厚度,以及它們的比率對血液的采取而言至關重要。首先,為了在供給路徑47d發生毛細管現象,最好使墊圈的厚度為0. 05 至0. 15mm的范圍(為0. Imm更好)。繼而在圖9A至D所示的血液傳感器M-I至M-4中,為了調整存儲部49的容積和供給路徑47d的容積,需要調整墊圈47的厚度和基板41的厚度。基板的厚度最好與墊圈的厚度相同,或者比其大,最好使“基板41的厚度墊圈47的厚度” =1 1至5 1的范圍(為2.5 1更好)。另外,最好使蓋罩48的厚度小于基板41的厚度,而使血液傳感器24的整體厚度變薄。因此,作為基準,使“基板41的厚度墊圈47的厚度蓋罩48的厚度”為2.5 1.3 1即可。這里指的“基板41的厚度”與圖9E所示的血液傳感器M-5 的蓋罩48的厚度對應,“蓋罩48的厚度”與圖9E所示的血液傳感器M-5的基板41的厚度對應。[關于血液存儲部的容積與血液供給路徑的容積的關系]如上所述血液傳感器M雖然包括血液存儲部49和血液供給路徑47d,但是血液存儲部49的容積為血液供給路徑47d的容量的1至20倍,最好為4至15倍,為5至7倍則更好。比如,使圖9A所示的血液傳感器M-I的血液存儲部49的容積為0.904 μ L,血液供給路徑47d的容積為0. 144 μ L即可。另外,使圖9Β所示的血液傳感器的血液存儲部 49的容積為0. 766 μ L左右,血液供給路徑47d的容積為0. 144 μ L左右即可。綜上所述,通過適當地控制血液存儲部49與血液供給路徑47d的容積比率,能夠將流在供給路徑的血液的速度控制為恒定,而且還能夠適當地控制流在供給路徑的血液的流量,因此血液不會沖走試劑50,與試劑50充分地發生反應,從而能夠進行正確的檢查。進而,通過控制血液存儲部49與血液供給路徑47d的容積比率,能夠減小它們的容積。因此,能夠抑制用于檢查而采取的血液量,從而減輕患者的負擔。[關于空氣孔的面積與穿刺孔的面積的關系]最好將空氣孔48c的直徑設為50至500 μ m(比如50 μ m)。若縮小空氣孔48c的直徑,則過多采取的血液不易從空氣孔48c流出。進而,最好使空氣孔48c的面積比由采血針沈形成的穿刺孔48e的面積小。如使穿刺孔48e的面積比空氣孔48c的面積大,則穿刺孔48e的對于血液13的流出的抵抗比空氣孔48c變小。因此,過多采取的血液13的絕大部分從穿刺孔48e流出,而從空氣孔48c流出的血液13的量變得極少。因此,即使過多地采取了血液,試劑50也不會被沖走。也就是說,試劑50不會從檢測單元40移動,而血液 13的成分可正確地檢查。另外,最好使空氣孔48c的直徑比采血針沈的直徑小,為10%至 80%左右,為大約1/2則更好。另外,如圖9D所示的血液傳感器M-4那樣,孔52預先形成在蓋罩48的情況下,也最好使孔52的面積大于空氣孔48c的面積。而且,最好使孔52的面積小于在基板41形成的孔41c的面積。[關于血液傳感器的各個部分的防水性·親水性的關系]首先,相當于“供給路徑47d的內面”的蓋罩48的背面(與墊圈粘結的面)最好經過了親水處理。這是為了通過毛細管現象使血液流暢地流入供給路徑47d。另外,相當于 “存儲部49的頂面”的蓋罩48的背面最好具有比相當于供給路徑47d的內面的蓋罩48的背面弱的親水性。這是為了使血液流暢地流入供給路徑47d。蓋罩48的表面(與墊圈粘結的面的背面)最好進行防水處理。這是為了抑制存儲部49的血液從空氣孔48c或蓋罩48的孔(比如由采血針沈穿刺形成的穿刺孔48e)過多地流出。另外,相當于“存儲部49的頂面”的蓋罩48的背面最好具有比蓋罩48的表面弱的防水性。這是為了有效地抑制存儲部49的血液的流出。在基板41的與皮膚緊靠的面中,最好至少孔41c的周圍具有防水性,該面整體也可以具有防水性。這里的“防水性”是指表面自由能量最好為43mN/m以下。若基板41的與皮膚緊靠的面具有防水性,則由采血針26穿刺皮膚而采取的血液容易引入到存儲部49。進而,在圖9B以及9C所示的血液傳感器M-2以及中,孔41c的壁面與升高部41d最好具有比供給路徑47d弱的親水性,而且具有比蓋罩48的表面(與墊圈粘結的面的背面)弱的防水性。親水性或者防水性的程度通過進行親水處理或者防水處理來調整。為了提高親水性或者防水性,將親水性材料或者防水性材料摻入構成血液傳感器的構件的材料,或者涂抹在構件的表面。調整摻入或者涂抹的親水性材料或者防水性材料的量,則親水性或者防水性的程度也被調整。另外通過分解或者去除涂抹在疏水性材料(塑料、比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表面上的親水性材料,能夠減弱親水性。另外,也可以對親水性材料照射 UV(紫外線),以調整該性能。上述那樣的親水性或防水性經控制的血液傳感器M比如通過以下的方法制造。 預先在蓋罩48的上面進行防水處理,在蓋罩48的下面進行親水處理。另外,也可以預先對基板41的背面(與墊圈粘結的面相反的面)的、整個面或者孔41c的周圍進行疏水處理。 接下來,將基板41、墊圈47以及蓋罩48粘結(將蓋罩48的親水處理面與墊圈47粘結)。[關于血液傳感器的電極配置等]圖15表示血液傳感器M的透視平面圖。在基板41上,形成有檢測電極42、43、44 以及45,這些檢測電極42至45比如按順序作為有效極、探測極、對極以及Hct極而發揮作用?!坝行O”是指用于測量血液成分的電極,“探測極”是指用于探測血液是否提供給檢測單元的電極,“對極”是指與上述有效極成為一對的電極,"Hct極”是指用于測量血液中的血細胞比容值的電極。檢測電極42至45分別與所對應的連接電極42a、43a、44a以及4 連接,連接電極42a、43a、44a以及4 配置在基板41的外周側。雖然在基板41上包括檢測單元40,但是試劑與檢測單元40接觸。檢測單元40最好包含作為有效極發揮作用的檢測電極42,以及作為對極發揮作用的檢測電極44,另一方面最好不包含作為Hct極發揮作用的檢測電極45。從采血針沈所穿刺的皮膚流出的血液引入到存儲部49。被引入到存儲部49的血液通過毛細管現象流入到供給路徑47d,導入到檢測單元40,并在檢測單元40與試劑50發生反應。反應結果被導入與每個檢測電極連接的連接電極42a、43a、44a以及45a。進而,上述反應結果通過與連接電極42a、43a、44a以及4 接觸的連接器27a、 27b,27c以及27d,被導入到在安裝部21a形成的接頭33a、33b、33c以及33d ;進而從接頭 33a至33d導入到測量電路32。如圖15所示,各個連接電極4 至45a包括用于與連接器接觸的接觸部位42b至 45b。連接器27a、27b、27c以及27d分別與接觸部位42b、43b、44b以及45b接觸。接觸部位42b、43b、44b以及4 最好圍繞特定的一點配置在其周圍,而且以所述特定的一點為中心并以相等角度為間隔地配置?!疤囟ǖ囊稽c”最好位于基板面中的存儲部49的內部(孔 41c的內部),處于該中心附近則更好。而且“特定的一點”也可以位于基板面中的、穿刺針 26要進行移動的軸上。進而言之,所述特定的一點最好以將所述采血管安裝在安裝部時的插入方向為軸,并位于所述采血管的軸旋轉的中心附近。而且各個接觸部位42b至4 最好配置得與所述特定的一點離開大致相同的距
1 O這樣,檢查裝置的連接器27以所述特定的一點為中心并以相等角度為間隔地與血液傳感器M接觸,因此與采血管的安裝的方向無關,連接器與血液傳感器可恰當地連接。因此,采血管的安裝變得更簡單。如上述圖2所示那樣,若將連接器27a至27d配置在形成于支架23的外周的十字形的凸部23c或23d之間,則能夠將所述接觸部位配置得以支架的十字形的重心點為中心并以相等角度為間隔。若接觸部位42b、43b、44b以及4 以所述特定的一點為中心并以相等角度為間隔地配置,則在將采血管22安裝到安裝部21a并使接觸部位與連接器接觸時,即使為任意的角度,所有的接觸部位也能夠與某個連接器接觸,所述角度是以采血管的插入方向為軸的旋轉角度。另一方面,不清楚哪個接觸部位與哪個連接器接觸。因此,為了不拘泥角度而隨意地插入采血管,最好設置“基準電極”,用于確定哪個連接器與哪個連接電極的接觸部位接觸,所述角度是以插入方向為軸的旋轉角度。圖16表示在血液傳感器M設置基準電極的例子。如圖16所示的血液傳感器2 除了連接電極4 至45a,還具有“基準電極”,作為用于確定各個連接電極的位置為連接電極的哪個的基準。血液傳感器2 除了具有基準電極以外與圖15所示的血液傳感器M相同即可。圖16中的基準電極為與連接器接觸的位置的基準接觸部位43c?;鶞式佑|部位 43c與接觸部位4 一并設置在連接電極43a內,也就是說接觸部位4 與基準接觸部位 43c以導體連接。因此,兩者間的電阻為零。當然,基準接觸部位43c設置在連接電極42a 至45a的任意一個的內部即可,并不限定為連接電極43a。接觸部位42b至45b以及基準接觸部位43c最好設置在血液傳感器2 的外周附近,分別配置在特定的一點的周圍,而且以所述特定的一點為中心并以相等角度為間隔地設置。因此,安裝部21a的連接器27也分別與接觸部位42b至4 和基準接觸部位43c對應,以所述特定的一點為中心并以相等角度為間隔地設置五個。此時的支架的形狀,最好不為圖2所示那樣的十字形,而最好為星型、或五角形,連接器27以相等角度配置在星型或五角形支架的周圍。通過除了接觸部位42b至4 還設置基準接觸部位43c,即使將采血管22以任意的角度插入安裝部21a,所述角度是以插入方向為軸的旋轉角度,也能夠做到A)某個的連接器接觸某個的接觸部位或者基準接觸部位,而且B)測量電路32檢測電阻為零的相鄰的電極,確定包含基準接觸部位的連接電極,確定連接電極4 至45a的位置,并且確定與各個連接電極連接的檢測電極的功能。圖17表示在血液傳感器M設置基準電極的其它的例子。圖17所示的血液傳感器24b的連接電極4 至4 的每個都具有成對的兩個連接器所接觸的接觸部位。也就是說,連接電極4 具有由部位42d和4 構成的接觸部位;連接電極43a具有由部位43d和 4 構成的接觸部位;連接電極4 具有由部位44d和Me構成的接觸部位;以及連接電極 45a具有由部位45d和4 構成的接觸部位。只有由部位43d以及4 構成的接觸部位中的部位4 在絕緣構件53上形成。 因此,部位43d和4 為電絕緣,兩者間的電阻為無限大;而另一方面部位42d和42e、部位 44d和44e、以及部位45d和4 各自之間的電阻為零。為了使部位43d和43e為電絕緣, 既可以將部位4 配置在連接電極43a上設置了的絕緣構件53上,也可以在部位43e的周圍設置狹縫而使其絕緣。這樣,能夠將與部位43d絕緣的部位4 作為基準電極的基準接觸部位來使用。測量各個接觸部位的每對之間的電阻,因為只有一對為無限大,所以能夠確定基準接觸部位 43e。將確定出的基準接觸位置作為基準,比如能夠以順時針將各個連接電極確定為連接電極43a、連接電極44a、連接電極45a、以及連接電極42a,而且能夠確定與各個連接電極連接的檢測電極的功能。即使設置了基準電極的血液傳感器(圖16以及圖17舉例示出的)所安裝的采血管22以任意的角度插入到血液檢查裝置的安裝部21a,包含在血液傳感器的各個連接電極 4 至4 也可確定,所述角度是以插入方向為軸的旋轉角度。因此,無需通過目視等調整而對準采血管的插入方向,從而可簡單地插入。當然,還可以如下這樣使特定的連接器接觸特定的接觸部位若不使角度為特定的角度則無法將采血管22插入到安裝部21a,所述角度為以插入方向為軸的旋轉角度。比如,不將圖6所示的導片的凸部21f和凸部23d以相等間隔設置,而以不同間隔設置即可。 另外,在安裝部21a的內壁設置從前方朝向后方的溝(或者凸部),并且在采血管22的支架的表面設置與所述溝(或者凸部)對應的凸部(或者溝),使采血管22在該溝(或者凸部)內滑動而插入即可。而且,也可以在活塞30的把持部30a設置凹部(或者凸部),并且在刺血針25的被把持部25f形成與所述凹部對應的凸部(或者凹部)。[關于血糖值的測量原理]圖18表示測量血液的血糖值的血液檢查裝置20的測量原理圖。血液中的葡萄糖 101與葡萄糖脫氫酶(⑶H) 103特異地發生反應并給予生成物102,鐵氰化鉀104被還原而生成氰亞鐵酸鉀105。所生成的氰亞鐵酸鉀105的量與葡萄糖101的濃度成比例。氰亞鐵酸鉀105在作為有效極的檢測電極42(參照圖15)上氧化,此時向作為對極的檢測電極44 流動的氧化響應電流106與葡萄糖101的濃度成比例。因此,基于該氧化響應電流106能夠測量血糖值。圖19表示血液檢查裝置20的測量結果的輸出例。橫軸表示葡萄糖101的濃度 (mg/dL),縱軸表示氧化響應電流106 ( μ A)。這樣,氧化響應電流106與葡萄糖101的濃度成比例。[關于檢查過程]圖20表示由血液檢查裝置進行的采血中的采血針沈與血液傳感器M的關系。如圖20A所示,血液傳感器M的基板41與患者的皮膚(手指的皮膚等)緊靠。當將采血針 26向箭頭方向發射,從血液傳感器M突出,并在形成存儲部49的頂面的蓋罩48沒有開口部時,采血針沈刺破蓋罩48進而穿刺皮膚7。從被穿刺的皮膚7流出血液13,流出的血液 13被導入到存儲部49。導入到存儲部49的血液13流入到供給路徑47d,進而通過毛細管現象導入到檢測單元40。若基板41的與皮膚接觸的面經防水處理,則從皮膚流出的血液能夠高效地導入到存儲部49。血液13容易流入到內面經親水處理的供給路徑47d。若存儲部49的內面具有比供給路徑47d的內面弱的親水性,則血液13更容易流入到供給路徑47d。另外,若蓋罩48 的上面經防水處理,則來自穿刺孔52a的血液13的流出被抑制,因此血液13更容易流入到供給路徑47d。圖20B表示采血針沈與形成了提壩51的血液傳感器M之間的關系。如圖19表示那樣,使血液傳感器M與患者的手指等的皮膚7緊靠,將采血針沈向箭頭方向發射,則與圖20A同樣地,皮膚7被穿刺,血液13流出。流出的血液13貯滿存儲部49。此時在存儲部49的開口附近形成有提壩51,所以提壩51與皮膚7之間貼緊。因此,從皮膚7流出的血液13易于導入到存儲部49而不易泄漏。圖21表示采血管22以及插入采血管22的血液檢查裝置20的安裝部21a的斷面圖。如圖21所示那樣,在圓筒形的安裝部21a的內部,活塞30被設置得在前后方向(在圖中為左右方向)活動自如?;钊?0的把持部30a把持構成采血管22的刺血針25的被把持部25f。另外,采血管22以安裝部21a的端21b的彈性被保持。采血管22的固定在安裝部21a的固定位置由設置在安裝部21a的圓筒內的定位凹部21h與設置在構成采血管22的支架23的定位凸部2 之間的嵌合規定。由此,采血管22被固定在安裝部21a的規定的位置。各個連接器27與血液傳感器M的每個接觸部位(包含基準接觸部位)接觸。各個接頭33與每個連接器27接觸。圖21A表示活塞30被向后方拉入的狀態,采血針沈存在于采血管22的內部。也就是表示著穿刺前的狀態。圖21B表示活塞30向前方突出了的狀態。采血針沈從血液傳感器M(血液傳感器Ma)突出。在該狀態下,穿刺患者的皮膚進行采血。圖21C表示活塞 30被向后方拉入的狀態。采血針沈容納在采血管22內。除了活塞30向前方突出了的狀態,采血針沈容納在采血管22內,因此不會發生不留神用采血針沈刺破皮膚的情況,而很安全。另外,也不會給患者帶來恐懼感。進而,不會直接接觸采血針沈,因此很安全。圖22表示使用了血液檢查裝置20的檢查步驟的例子。在步驟61將采血管22插入安裝部21a,并安裝到血液檢查裝置20。通過該插入,支架23被壓入安裝部21a而閉鎖, 并且定位凹部2Ih與定位凸部2 嵌合而被定位。另外,以活塞30的把持部30a把持刺血針25的被把持部25f。在步驟62,將采血管22的血液傳感器M按在患者的皮膚,使它們貼緊。在步驟63,解除活塞30的鎖結構,該鎖結構由設置在手柄31的閉鎖凸部31c與設置在倉箱21的閉鎖凹部21d形成。在步驟64,安裝在刺血針25的采血針沈通過活塞30 向皮膚突出,所述活塞以彈簧附加了勢能。在步驟65,在采血針沈穿刺了患者的皮膚后,使采血針沈立即后退而容納在采血管22內部。在步驟66使血液流出而采血。流出了的血液引入到血液傳感器M,并導入到配置在供給路徑47d的內部的檢測單元40。然后,作為探測極的檢測電極43判斷了測量所需的量的血液被導入到檢測單元后,結束采血。這樣,不會采取所需以上的多余的血液,能夠使患者的負擔極輕。在步驟67,測量采取了的血液中的葡萄糖。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與葡萄糖氧化還原酶反應一定時間后,使檢測電極42為有效極,檢測電極44為對極,對所述兩電極間施加電壓。然后,通過酶反應氧化在檢測電極42上生成的還原狀態的催化劑,并檢測該氧化電流。 通常,葡萄糖與氧化還原酶之間的反應時間為10秒以下,在步驟67的施加電壓為0. 2至 0.5V,施加時間為5秒以下。該施加時間由計時器79(后述)計量。在步驟68測量血細胞比容(Hct)值。使檢測電極45為有效極,檢測電極42為對極,對兩電極間施加電壓,則可檢測依賴于Hct值的電流。基于檢測出的電流測量Hct值。 測量出的Hct值用于校正葡萄糖的測量結果。也可以預先求出電流與Hct值之間的關系作為標準曲線(calibration curve),還可以直接應用檢測出的電流。通常,在步驟68的施加電壓為2至3V左右,施加時間為5秒以下左右。對作為有效極的檢測電極45未配置催化劑,而且檢測電極45與檢測電極42之間有一定間隔,在該間隔只存在血液。因此,在步驟68中,不會受到試劑50的影響,能夠檢測依賴于Hct值的氧化電流。然后,在步驟69校正血液成分的測量結果。也就是說,使用在步驟68測量出的 Hct值,校正在步驟67所得的葡萄糖量。本校正基于預先制作出的標準曲線(包括標準表格)進行。經校正的葡萄糖量顯示于血液檢查裝置20的顯示單元75。在經過了血糖值測量步驟67、68以及69之后的、使用過的采血管22每次測量后被回收或被廢棄。[關于血液檢查裝置的方框圖]圖23表示血液檢查裝置20的方框圖。對相同的構件附加相同的標號,并簡化說明。圖23的血液檢查裝置20具有圖16所示的血液傳感器Ma。血液傳感器2 的連接電極4 至45a與接頭33a至3 連接。接頭33a至33e與切換電路71連接,切換電路71 的輸出與電流/電壓變換器72的輸入連接。電流/電壓變換器72的輸出通過模擬/數字變換器(以后稱為A/D變換器)73,與運算單元74的輸入連接。運算單元74的輸出與顯示單元75 (比如液晶顯示裝置)連接,并且與發送單元77的輸入連接。另外,切換電路71與基準電壓源78連接。基準電壓源78也可以為接地電位??刂茊卧?6的輸出與切換電路 71的控制接頭、運算單元74、發送單元77以及計時器79連接。在使用適用了血液傳感器2 的血液檢查裝置20進行檢查的情況下,在測量血液成分之前,需要確定連接電極4 至4 與接頭33a至3 的哪個連接著。于是,根據控制單元76的指令,在接頭33a至33e中,確定在相鄰的接頭之間導通的接頭。只要確定導通的接頭,則可決定與該接頭連接的電極為連接電極43a。將與連接電極43a連接的接頭作為基準,依序決定與連接電極44a、45a以及4 連接的接頭。
這樣,在決定了與連接電極4 至4 的每個連接的接頭以后,測量血液成分。使用了不存在基準電極的血液傳感器參照圖15)的情況下,因為已經決定了與連接電極 42a至4 連接的接頭,因此不需要該步驟。接下來,對切換電路71進行切換,將成為用于測量血液成分的有效極的檢測電極 42通過接頭33與電流/電壓變換器72連接。另一方面,將成為用于探測血液的流入的探測極的檢測電極43通過接頭33與基準電壓源78連接。在檢測電極42與檢測電極43之間施加一定的電壓。在該狀態下,血液導入到檢測單元,則電流在檢測電極42與檢測電極 43之間流動。該電流由電流/電壓變換器72變換成電壓,該電壓值由A/D變換器73變換成數字值。然后,輸出到運算單元74。運算單元74基于該數字值探測出有血液流入。接下來進行血液成分(葡萄糖)量的測量。有關葡萄糖量的測量,首先根據控制單元76的指令,對切換電路71進行切換,將成為用于測量葡萄糖量的有效極的檢測電極42 通過接頭33與電流/電壓變換器72連接。另一方面,將成為用于測量葡萄糖量的對極的檢測電極44通過接頭33與基準電壓源78連接。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與葡萄糖氧化還原酶反應一定時間的期間,也可以關閉電流/ 電壓變換器72以及基準電壓源78。在反應了一定時間(10秒以下)后,若根據控制單元 76的指令,對檢測電極42與44之間施加一定的電壓(0. 2至0. 5V),則電流在檢測電極42 與檢測電極44之間流動。該電流由電流/電壓變換器72變換成電壓,該電壓值由A/D變換器73變換成數字值并輸出到運算單元74。運算單元74基于該數字值換算成葡萄糖量。在測量了葡萄糖量后,測量Hct值。首先,根據來自控制單元76的指令,對切換電路71進行切換,將成為用于測量Hct值的有效極的檢測電極45通過接頭33與電流/電壓變換器72連接。另一方面,將成為用于測量Hct值的對極的檢測電極42與基準電壓源78 連接。然后,根據控制單元76的指令,從電流/電壓變換器72以及基準電壓源78,對檢測電極45與檢測電極42之間施加一定的電壓(2V至3V)。在檢測電極45與檢測電極42 之間流動的電流由電流/電壓變換器72變換成電壓,該電壓值由A/D變換器73變換成數字值并輸出到運算單元74。運算單元74基于該數字值測量Hct值。利用測量出的Hct值和葡萄糖量,參照預先求出的標準曲線或者標準表格,以Hct 值校正葡萄糖量。也可以將校正后的結果顯示在顯示單元75,或者從發送單元77向注射治療藥(比如胰島素)的注射裝置發送。雖然也可以利用電波進行發送,但是最好利用對醫療儀器無妨害的光通信。若治療藥的注射裝置能夠基于從發送單元77發送的校正后的結果(測量數據), 自動設定治療藥的劑量,則患者無需設定劑量,從而消除設定的麻煩。另外,因為能夠不通過人為手段對注射裝置設定胰島素的量,所以能夠防止設定的差錯。[關于負壓單元]本發明的血液檢查裝置也可以具備負壓單元。最好通過該負壓單元對由采血針沈進行穿刺的皮膚的穿刺部的附近提供負壓。因此,具有負壓單元的血液檢查裝置20最好具有用于遮圍皮膚的穿刺部附近的構件,對由該構件遮圍的空間提供負壓即可。圖M表示具有負壓單元的血液檢查裝置20-1的方框圖。血液檢查裝置20-1與圖23所示的血液檢查裝置20的不同之處在于具有負壓單元,以不同之處為中心進行說明。
18與血液檢查裝置20相同的構件附加相同的標號,并簡化說明。在圖M中,遮圍部81從安裝部21a的端21b延伸而設置。控制單元76a與負壓單元82 (比如真空發生器)連接,負壓單元82的輸出通過負壓通路83與遮圍部81的內部連接。因此,通過負壓單元82能夠對遮圍部81的內部提供負壓。負壓單元82在使血液傳感器Ma(也可以為血液傳感器24)貼緊在測量部位的步驟62之后發揮作用,并在采血步驟66之后停止即可。在進行采血時,通過使以采血針穿刺的皮膚與血液傳感器2 之間的空間產生負壓,使皮膚處于緊張狀態,從而迅速而確實地采血。圖25A表示血液檢查裝置20-1的斷面圖。在圖25A中,遮圍部81從安裝部21a 的端21b延伸而設置。與控制單元76a連接的負壓單元82 (比如真空發生器)的輸出,通過負壓通路83與遮圍部81內連接。因此,以負壓單元82能夠對遮圍部81內提供負壓。圖沈是表示血液檢查裝置20-1的遮圍部81附近的主要部分的擴大斷面圖。在圖25中,通過負壓單元82進行動作,遮圍部81的內部81a如箭頭83a那樣被吸引,皮膚7 緊緊地與遮圍部81以及血液傳感器M貼在一起,從而使皮膚7處于緊張狀態。此時,采血管22的內部22a也被吸引。在由采血針沈(參照圖20)進行穿刺前,最好對存儲部49內部從空氣孔48c向箭頭83b的方向吸引,提供負壓以使皮膚7升高。由此,使皮膚7處于緊張狀態而易于穿刺。在由采血針26進行穿刺后,最好對存儲部49內部除了從空氣孔48c 還從穿刺孔36如箭頭83c所示的方向吸引,進一步提供負壓,以進一步使皮膚7升高而促進血液13的采取。這樣,因為將空氣孔48c和血液的供給路徑47d作為負壓供給路徑而利用,所以不需另外設置負壓供給路徑而能夠對存儲部49的內部提供負壓。另外,在穿刺后也能夠將穿刺孔5 作為負壓供給路徑來利用。還可以將具有圖24、圖25A或者圖沈所示的負壓單元的血液檢查裝置20_1中的遮圍部81作為上述圖2B所示的第二支架38。在利用了第二支架38的情況下,通過負壓單元對第二支架38的圓周狀的凸起部38a與皮膚形成的空間提供負壓即可。圖25B表示將具有第二支架38的采血管22-4(采血管22-2的情況也同樣)安裝在血液檢查裝置20_2 的倉箱21的狀態的斷面圖。所述采血管22-4的、倉箱21的安裝部21a的安裝狀態如圖8A 至圖8E所示。在圖25B中,負壓通路83在倉箱21內形成,并與上述采血管22_4內連接。 由此,能夠進行穿刺時的皮膚的吸引或者穿刺后的迅速的血液采取。圖27表示患者要使用血液檢查裝置20進行血液檢查的狀態。要從患者的左手食指采取血液,并進行血液成分(比如血糖值)的測量。在血液檢查裝置20中,在倉箱21的一方具有安裝部21a。采血管22插入并固定在安裝部21a,采血管22的一端安裝有血液傳感器對。另外,在倉箱21的另一方設置有顯示單元75。作為驅動活塞30的機構,比如可以采用日本專利申請特開2006-314718號公報所公開的方法。由此,能夠實現防止多次穿刺的結構和調整穿刺深度的結構。另外,血液檢查裝置20也可以具有穿刺深度調整結構, 作為一例在圖27表示穿刺深度調整旋鈕84。本發明的血液檢查裝置不僅能夠用于葡萄糖的測量,而且對乳酸值或者膽固醇的血液成分的測量也很有用。工業實用性
19
本發明的血液檢查裝置能夠簡單裝卸包括采血針和血液傳感器的采血管,因此可適用于醫療設備等。本申請主張以下申請的優先權2006年1月5日提交的、申請號為JP2006-000354 的申請;申請號為JP2006-000355的申請;申請號為JP2006-000356的申請;申請號為 JP2006-000357的申請;申請號為JP2006-000358的申請;以及2006年1月31日提交的申請號為JP2006-022040的申請。這些申請說明書以及附圖中所記載的內容被全部引用在本發明。
權利要求
1.一種采血管,其對于血液檢查裝置的安裝部可裝卸自如地安裝,所述血液檢查裝置具備倉箱和形成于所述倉箱的一側的所述安裝部,該采血管包括支架;血液傳感器,安裝在所述支架的一端;刺血針,能夠在所述支架內部自如地移動,并具有導片;以及采血針,安裝在所述刺血針的一端,其特征在于,在從所述安裝部卸下的狀態下,所述導片與所述支架結合,以使所述采血針不從安裝在所述支架的所述血液傳感器突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管,其中,所述支架具有孔,所述導片配置在所述刺血針的側面,所述孔與所述導片結合。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采血管,其中,所述支架為圓筒狀,其外周面具有多個孔,所述刺血針為棒狀,其外周面具有多個導片,所述多個孔與所述多個導片結合。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管,其中,所述刺血針具有多個導片,并且所述多個導片都配置在相互相對的位置。
5.如權利要求1或者權利要求2所述的采血管,其中,所述支架具有凸部,所述導片通過所述凸部結合。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管,其中,所述支架的、對于所述安裝部的插入方向的前方部比插入方向的后方部細。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管,其中,所述采血針與所述刺血針被一體化。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管,其中,一體化了的所述采血針和所述刺血針、與安裝了所述血液傳感器的所述支架能夠分割。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管,其中,還具有第二支架,覆蓋與皮膚緊靠的一側,而且所述第二支架在與所述皮膚緊靠的一側具有直徑為4mm至15mm的圓形的凹部。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管,其中,還具有保護所述采血針的針帽。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采血管,其中,還具有保護所述第二支架的針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對于血液檢查裝置的安裝部可裝卸自如地安裝的采血管。所述血液檢查裝置具備倉箱和形成于所述倉箱的一側的所述安裝部,該采血管包括支架;血液傳感器,安裝在所述支架的一端;刺血針,能夠在所述支架內部自如地移動,并具有導片;以及采血針,安裝在所述刺血針的一端,其特征在于,在從所述安裝部卸下的狀態下,所述導片與所述支架結合,以使所述采血針不從安裝在所述支架的所述血液傳感器突出。由此提供安全性高的采血管。
文檔編號A61B5/157GK102415888SQ20111024985
公開日2012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5日
發明者天野良則, 秋山敏博, 藤原雅樹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產品知識
行業新聞
- 一種可調式助產床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一種可調式助產床,其中所述可調式助產床具有一可折疊床板以及一可移動盆體,其允許在一孕婦生產的過程中,所述可調式助產床能夠調整所述孕婦的背部與臀部之間的角度,從而,幫助所述孕婦能夠順利的生產,以減輕所述孕
- 清潔導尿包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清潔導尿包,包括:導尿包,在所述導尿包內設有管腔和潤滑腔;其中所述管腔與所述潤滑腔連通;導尿管,所述導尿管設置在所述管腔內,在所述導尿管的一端還設有保護殼;以及潤滑液囊,所述潤滑液囊設置在所述潤滑腔
- 專利名稱::高效腦心寧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中藥類,主要涉及的是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患的高效腦心寧。心腦血管疾患,是當今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大敵,同時也是造成人類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研究報告表明血液粘滯性增高,是缺血性腦血管的發生和發
- 專利名稱:藥用化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是關于某些N-羥基-N-〔3-〔2-(鹵代苯硫基)苯基〕丙-2-烯基〕脲類化合物、含有這些化合物的組合物以及它們的應用方法。5-脂氧合酶(5-LO)催化花生四烯酸轉變為白三烯生化合成的第一步。白
- 專利名稱:達瑪烷型皂甙人參低元醇衍生物及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到具有達瑪烷為母環結構的新的人參低元醇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以及此系列化合物作為藥物的應用。三七皂甙具有多種重要生理活性,如對心臟血管疾病作用代謝,增加免疫作用等,但作用不夠
- 專利名稱:一種具有緩解體力疲勞功能的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保健食品和藥品領域,涉及一種具有緩解體力疲勞功能的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疲勞是機體負載的生理生化變化過程。1982年第五屆國際運動生化會議對疲勞概念的定義為“
- 專利名稱:一種永磁石膏治療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保健按摩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石膏和永磁制作的永磁石膏治療器。背景技術:現有用石膏和永磁制作的醫療保健按摩器械,其石膏按摩頭一般由兩部分構成, 分別用模具加工成型后,再組裝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藥物,具體地說是以中草藥為原料制備的中成藥,本發明還涉及該藥物的制備方法。背景技術:慢性腎功能不全,常常是由慢性腎炎或其他多種疾病發展而來,其發生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婦女腎虛型不孕癥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婦女腎虛型不孕癥的中藥組合物。背景技術:不孕癥是凡女子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或曾有過妊娠,而后未避孕,又連續2年未再受孕者。前者為
- 安全采血針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申請涉及醫療用品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安全采血針。包括針管、針座以及外筒;外筒的頭部設置有軸向運動控制組件;針座包括由透明材質制成的回血視窗、軸向卡位體以及徑向限位體;回血視窗設置在徑向限位體的尾部,軸向
- 嬰幼兒隔尿墊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一種嬰幼兒隔尿墊,包括隔尿墊本體(1),所述隔尿墊本體(1)由上而下依次為表層(2)、吸水層(3)、防水層(4)和底層(5),所述表層(2)的材料為純棉紗布;所述吸水層(3)的材料為超細纖維布;所述防水層(
- 一種理療電極電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理療電極電連接結構,其特征是:設置電極接頭與電極片之間的連接扣是采用永磁片與導磁金屬片吸附貼合的連接形式,電極接頭與電極片之間的電連接形成在連接扣吸附貼合的貼合面上。本實用新型
- 專利名稱: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的藥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茶多酚及其氧化物(茶色素)的藥物新用途,具體涉及茶多酚及其氧化物(茶色素)用于制備藥品和或保健品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的應用,屬于中藥領域。茶多酚是從植物茶樹特別是從茶葉中
- 一種藥液液位檢測裝置及輸液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藥液液位檢測裝置,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自動檢測輸液瓶中藥液液位的檢測裝置及輸液裝置,所述藥液液位檢測裝置,包括液位傳感器、喇叭、信號燈、電池和控制電路板,所述液位傳感器、喇叭
- 虎口防畸形調節矯形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一種虎口防畸形調節矯形器,它包括有螺母,螺桿,其技術要點是:在兩側帶有內螺紋的調整螺母上分別螺紋連接有一螺桿,其中一螺桿外端固接有固定式凹槽狀手指托架,而另一螺桿外端通過一鉸接結構活連接有轉動調節式
- 一種呼吸機濕化罐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一種呼吸機濕化罐,包括濕化罐罐體,罐體底部設置有導熱金屬底座,而頂部則開有進氣口、出氣口以及進液口,濕化罐罐體中還設置有一個自動補液裝置,所述自動補液裝置為一兩階管結構,此兩階管結構的上階部分為一長直管
- 專利名稱:對乙酰氨基酚緩釋滴丸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止痛、退熱、鎮靜的藥物對乙酰氨基酚緩釋制劑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對乙酰氨基酚是一種含有C8H9N02的苯酚乙醛胺類化合物,分子量為151. 170,化學名N-(4-羥基
- 專利名稱:一種用于瀉火解毒的中藥貼敷制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瀉火解毒的中藥貼敷制劑一灣火解毒丸。背景技術:外用貼劑,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才斬露頭角,由于其獨特的優點,正成為第三代藥物制劑開發研究的重點之一,在國際上出名的
- 一種心內科病床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心內科病床,包括床頭板、床板、氣囊墊、彈簧、床腳及踏板,所述床頭板固定設置于床板上,所述氣囊墊位于床板的上方,所述彈簧設有四個,分別位于床板的四個頂角下,所述床腳位于彈簧的下方,所述踏板
- 專利名稱:面部按摩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按摩器,尤其涉及一種面部按摩器。背景技術:現有的按摩器均為頸部、背部、足底按摩,無法滿足面部保養的需要。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面部按摩器。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以下方案來加以實現本
- 一種輸液管路止流夾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輸液管路止流夾,包括具有U型彎曲部的止流夾本體,所述止流夾本體U型彎曲部開口端的一側設有一個按壓部,另一側設有一個朝按壓部彎折并與按壓部側面配合的定位部,在止流夾本體上開設有一個從定